凸显茶人智慧,展示茶人风采
本期观茶家:专访湖南省吉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润龙
王润龙,湖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、省派科技特派员、吉首市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、吉首市科技挂职副市长,从事黄金茶产业13年。研究推广了黄金茶稻田无心土扦插育苗、黄金茶特色增值加工、营养钵茶苗覆膜打孔栽培等10多项技术,为黄金茶产业增效、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多次被评为“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”,2019年被评为“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”。
吉首市位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腹地,是世界茶树生长的“金腰带”,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发酵带、土壤富硒带、植物群落亚麻酸带的“三带”交集区。“湘西黄金茶”是湘西古老、珍稀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。2008年以来,吉首市在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挖掘的基础上,于2012年明确将湘西黄金茶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,促进了湘西黄金茶的飞跃式发展。目前,吉首市黄金茶种植面积达到12.1万亩,2020年干茶产量1500吨,茶叶综合产值8.7亿元,带动了2.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。10余年来,王润龙带领专家团队齐心协力,使吉首市成为“全国重点产茶县”“全省十强生态产茶县市”,荣获“中国黄金茶之乡”称号。
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来到湘西的王润龙,10余年来全身心投入到黄金茶产业发展工作中,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、会议室的集中技术培训,到展会上的茶叶销售,凡是有黄金茶的地方,就有他的身影。他被当地老百姓称为“黄金茶市长”。以下是《中国茶产业周刊》对这位“茶市长”的专访。
《中国茶产业周刊》:是什么支撑您带领茶农用科技提升湘西黄金茶品质和壮大规模的?
王润龙:我曾从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,黄金茶的茶多酚含量约为20%,氨基酸含量高达7.47%,是同期一般绿茶品种的2倍。2008年,我带着任务来湘西担任科技特派员,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发展黄金茶基地,扩大规模,扩大产品的影响力。
黄金茶虽好,但村民认知不足、育苗种植技术落后、制茶工艺传统,黄金茶难以达到高产高质,长久以来只能在山窝窝里孤芳自赏。湘西黄金茶高氨基酸、高水浸出物、高叶绿素,是一座绿色的金矿。我一定要让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黄金茶真正发展起来。
黄金村有一棵老茶树,当地人叫它茶树王,它所盛产的黄金茶远近闻名。这棵树大约有四百多年了,很高大,五米多高,五米多宽。茶树王所产茶叶的品质非常好,茶叶的价格也很高,每到茶树开了花,结了籽的时候,村民就搜集茶树王种子繁育茶树。然而,这种方法繁育出来的茶树却一直不理想。种子繁殖是有性繁殖,它有变异,有分化,参差不齐,后代品质不稳定。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就是无性繁殖,常见的方法就是扦插,可茶农对扦插技术不了解。
好茶不能没有好苗子。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茶叶的繁殖方式。我向老百姓讲解为什么要改变种子繁殖为扦插。我将村里优质老茶树的枝条剪下来反复试验,研究出了“稻田无心土扦插育苗技术”,让黄金茶育苗摆脱了土壤限制,并从几百个黄金茶单株品系中,精选出黄金茶1号、2号和168号进行推广。
茶树种得多,还得长得好。铺上地膜,茶苗成活率基本在100%,还省了一年四五次的除草。2016年,我开始大力推广营养钵茶苗覆膜打孔栽培新技术。但茶农们认为:带营养土的茶苗每株贵两毛钱,还比常规的茶苗小,能活吗?铺上地膜后每亩增加400至500元的成本,收得回来吗?于是,我建了100亩覆膜打孔移栽新技术示范基地。说来也巧,当年7月久旱高温,村民们没有铺地膜的新种茶苗基本都蔫了,而示范基地的茶苗却长势喜人。村民们终于明白,还是要相信专家,相信科技。
经过努力,老百姓通过扦插繁殖茶树这一关算是过了,因为扦插繁殖相比种子繁殖速度快,我也逐渐被茶农所接受了。黄金茶采摘讲究“一芽一叶”,早采是个宝,晚采是根草。新种的茶苗间隔1.2米左右,要连续3年定型修剪,茶树才能长得宽宽胖胖的。我又开始教茶农剪枝。茶农不理解,舍不得剪。我挨个动员,并提出要把15公分以上的部分全部剪掉。我跟茶农们打比方说,打好基础,就像一个水管一样,下面的管子越大,它的出水量就越大,如果管子不剪的话,它就是一个很小的一个管子,它就输送水分跟肥料的能力就很差。管子粗的话,输送的能力就明显的可以提高。
第二年的春天,我把修剪过的茶园和其他没有修剪过的茶园进行对比,修剪过的茶树,枝叶茂盛,开始向四周辐射生长,没有修剪的茶树,分枝很少,无法形成高产树形。我们通过自己的科技示范园做给他们看,他们觉得还是剪了好,剪了以后下面的分枝明显多多了。以前,老百姓觉得将茶树剪矮了非常可惜。他们不知道,茶园的产量要依靠宽大的树冠面,将茶树剪低,更能促进茶树横向生长,扩大树冠面,从而提高产量。通过修剪与不修剪的对比,老百姓逐渐明白了修剪对于茶树提高产量的重要性。
经历了扦插和修剪这两件事情之后,我们接下来的技术推广变得相对顺利得多,大山里的这些茶农开始信赖我了,在茶树施肥技术的推广上,我似乎没费什么力气。在调查过程中,我发现大多数茶农都是施用氮肥,氮肥方便,肥效很快,施下就可以提高产量。不过施用氮肥后茶树虽然长得快,茶叶上市早,却会影响茶叶品质。要是长期施氮肥的话,就会导致黄金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下降。我开始动员大家给茶树施有机肥,有机肥为主,多施土杂肥、绿肥、牛羊粪。施有机肥可以使茶叶品质显著提高,市场更好开拓,老百姓的收益、效益更高,效益高就会提高老百姓发展茶园的积极性,这是良性循环。
王润龙在茶苗基地给茶农传授培育茶苗技术
为了帮助茶农解决黄金茶栽培管理中的技术难题,我们主持制定了湘西黄金茶种植加工8项技术规程,大力推行茶树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绿色生态防控技术,促进了黄金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。如今,吉首的黄金茶种植面积已达12.1万亩,合作社发展到了150家,涉及全市6个乡镇、4个街道,88个行政村,直接带动2.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。仅2020年,全市茶农春茶收入人均超过5000元。种茶能在家门口致富,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了。以前村里的人我基本都认识,现在进村大部分都是生面孔。
《中国茶产业周刊》:吉首市委、市政府是如何扶持做大做强湘西黄金茶产业的?
王润龙: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壮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湘西黄金茶从走出低迷到火爆市场,离不开政府的独到眼光与精准布局。2012年吉首市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共同编制了《吉首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》,从发展策略、目标、措施等方面对吉首市茶叶产业建设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划。规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“四个十”总目标,即打造十条生态黄金茶谷,培育十家龙头企业,达到十亿综合产值,致富十万贫困农民。有了科学规划的指引,在吉首市委、市政府领导下,湘西黄金茶发展路径逐渐清晰。
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叫黄金茶,湘西黄金茶发展迅猛,不能没有评判标准和技术规范。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加工流程,降低生产成本,保证产品质量,2019年以来,我们牵头制定和发布了湘西黄金茶8项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,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产品生产标准全覆盖,为黄金茶市场规范化打下基础。我们一方面积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,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省级龙头企业的合作,大力推行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基地建设模式,让企业成为标准化生产的主体。我们引进新技术、新设备,建成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高标准绿、红茶智能生产线3条,促进产品加工向标准化、规模化、清洁化方向发展。我们坚持“质量标准体系化、加工体系标准化”。通过实施1套技术标准、10人专家团队、10家龙头企业、100家科技示范户和10000名茶农“五个一工程”。
“健康、有机、绿色”,已成为茶企乃至茶产业成败的分水岭。牢牢把握住这三大关键词,吉首市开启了茶园有机化建设,其中,不乏一些合作社已向“有机化”迈出了坚定步伐。吉首市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15年选定马颈坳镇几比村茶园为公司基地,并严格按照有机茶园标准进行培管,目前已顺利通过有机转换。
政府在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和工作落实方面是下了真功夫的,吉首专门下发文件特批5个周转编用于引进高学历人才,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引进8名茶学专业高学历人才,每年面向全市茶农开展技术培训20余次,参训1200人次以上,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00余人。并根据茶事季节和各村、各大户的实际需求,安排和调整授课内容,做到“一村一课”、“一季一课”、“一需一课”;采取“学校培训”与“田间授课”相结合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,提升培训质量。累计共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次,参训人员10000人次以上。为实现茶叶产业早受益、高效益、长效期发展,要求各乡镇、街道、挂村市直单位以严要求、高标准来督促、指导茶农、合作社开展定植、培管工作,并将各乡镇、街道、挂村市直单位茶叶产业工作纳入“五个文明”建设绩效考核和“双百分”考核内容。在茶叶重点村布局茶叶特聘技术员,选聘茶叶特聘技术员对口帮扶32个茶叶重点村,采取“农忙季节常驻村、茶农需求常到村、茶业发展常联村”的服务方式,解决茶农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问题。
吉首市坚持“政府引导、企业投资、大户带动、连片开发、规模发展”,鼓励能人大户投身茶产业,大力扶持合作社、村集体经济组建茶厂。目前,已建成年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高标准绿、红茶智能生产线3条,建成规模化茶叶加工厂43家。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、省级龙头企业1家、州级龙头企业5家。吉首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,每年整合资金5000万元以上,用于基地开发、苗木繁有、土地流转、生产加工、市场营销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和奖励。我们还坚持产、学、研相结合,传统技术与现代加工工艺结合,积极开发新产品。
2013年,吉首市确立了以“湘西黄金茶”为茶叶产业公共品牌,并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开始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、地理证明商标注册工作。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品牌打造和宣传,举办“湘西黄金茶”品茶节和推介会、参加茶博会、参与名茶评比活动等。吉首每年4月定期举办湘西黄金茶国际品茶节,邀请国内外茶界专家、爱茶人士和旅游爱好者前来。积极组织茶企、合作社参加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、茶叶展销会、名优茶评比等茶事活动,力争把湘西黄金茶打造成湘西的一张名片。
《中国茶产业周刊》:吉首市委、市政府是如何围绕乡村振兴进一步升级湘西黄金茶产业的?
王润龙:湘西黄金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。第一阶段,700多年前明朝时期,司马河流域黄金茶谷茶树环绕、古茶树茂密促成隘门关茶叶交易市场的形成。隘口村交易遗址、茶马古道至今犹存。第二阶段,新中国成立后茶谷茶树种植面积稳定,茶树自然生长。“文革”期间修建水库水坝,古茶树毁于一旦,保留不多。第三阶段,2012年以后,吉首市明确将茶叶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,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了挖掘,促进了湘西黄金茶的飞跃式发展。
近年来,吉首市大力弘扬茶叶文化,深入考证各种古物古迹,围绕茶文化故事,多方收集整理茶史、茶俗、茶艺等素材,拍摄湘西黄金茶宣传片、主题歌MTV,制作湘西黄金茶宣传册,从文化层面大力推广湘西黄金茶,挖掘湘西黄金茶品牌内涵。结合优美的生态环境、独特的地理环境、深厚的文化底蕴、丰富的民族特色,在吉首、长沙、北京等城市开设湘西黄金茶旗舰店;在矮寨大桥、德夯景区、高速公路、公交站台等设立“湘西黄金茶”大型广告牌;对茶馆、宾馆、旅行社等涉旅企业开展导游培训,推介湘西黄金茶。按照“以茶促旅,以旅兴茶”的发展思路,重点打造10条黄金茶谷,培育一批醉美茶乡、休闲茶庄。
2021年1月16日,吉首市召开茶叶产业推进大会,会上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李诗兴为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,下发了最新的政策奖补文件,奖补力度再度突破。大会过后,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,大力宣传优惠政策,实地进行技术指导,茶叶产业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基础上,坚持集中连片、择优发展的原则。南边的丹青、太平、河溪等茶区以生产加工为主,加大茶园的培管力度和鲜叶的加工水平,确保湘西黄金茶产品质量。北边的马颈坳、己略、矮寨等有一定基础的茶产区以茶旅融合为主,将其打造为吉首市湘西黄金茶景观茶园观光带,为茶旅融合发展夯实基础。
我们积极实施“品质立茶、品牌兴茶、政策扶茶、文旅活茶”的发展思路,积极推动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吉首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:以隘口村为中心打造茶旅小镇,开发了系列精品茶旅路线,投资4.6亿元,占地969.6亩,打造集种植、加工、品鉴、交易、文化、旅游六位一体现代化湘西黄金茶茶博园,联动吉首10大黄金茶谷,共同打造湘西茶旅游的首站,以全产业链融合来打造吉首未来茶旅的名片。隘口茶旅民宿、矮寨八层坡3000亩云端茶海、花带茶街、西南茶都等重点茶旅项目正在有序推进,在未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。隘口村已被评为全国茶旅融合带动精准扶贫示范村、全国首批脱贫攻坚考察点以及中国首批10条茶旅融合精品路线之一。
吉首市副市长王润龙(左二)、吉首市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向天顺(右一)接受本报《中国茶产业周刊》记者采访并合影留念
截至目前,榔木村湘西黄金茶博览园,约850亩茶园完成了茶苗定植;隘口夯落民宿5月试营业;湘西黄金茶加工中心基本完成场地桩前的基础工作,制茶车间的场地平整工作即将完成,今年计划完成制茶车间及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,2022年4月设备进厂试加工生产。今年底全市将实现茶园面积15万亩,预计干茶产量1660吨,综合产值超10亿元,吉首市正在由茶资源大市向茶产业强市跨越。
来源:中国茶产业周刊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